close

上一次寫布袋戲評論,轉眼間居然已經是快十年前的事了。好不容易很長一段時間沒看,也習慣不看,更慶幸可以把節省下來的時間拿去做更多事或是看更多東西,但是大概機緣又到,自己在閒暇時主動找了金光布袋戲的《決戰時刻》來看,雖然談不上有什麼很大的感動或驚艷,但還是看到了劇組的用心,以及一些跟「霹靂」布袋戲不太一樣的地方,肯定之餘也順便抱著記錄生活的心態來寫寫我對這部劇集的觀感。由於是三年前的戲了,會想看的人應該也早就看過了,以下我就不避諱的直接提及劇情。

決戰時刻橫幅  

(決戰時刻橫幅海報兼本文劇情分隔線。)

 

《決戰時刻》的第一集開頭跟最後一集(第二十集)的結尾,基本上是同樣的畫面和劇情,是史艷文和藏鏡人破天荒聯手對抗炎魔。而在結尾時,這個畫面又重複了一次,依舊是史艷文和藏鏡人聯手對上炎魔。對,你沒有看錯,這齣戲撥了二十集,最後繞回原點,開頭跟結尾居然是一樣的。可是,同樣的畫面,卻擁有截然不同的意義。第一幕的宿敵聯手對上大反派,只是一時的權宜之計,史、藏兩人皆是不得已的情況,聯合次要敵人來對決首要敵人,這只是鬥爭上的妥協。可是劇情結尾,史、藏這對宿敵,居然已不再是敵人,而是真正的戰友,最終也因此能順利抗衡炎魔。既然能從宿敵變成可以彼此信任的戰友,表示中間一定發生了許多事。而這些事,恰好就是《決戰時刻》對角色情感以及人性刻劃最用心之處。回想起以前看過的上千集霹靂劇集,似乎還沒有這樣令我動容的感情戲。而金光布袋戲卻只花上二十幾集(加上一點龍狼傳的鋪陳),而且還是眾所皆知的古早題材重新發揮,便能完好辦到,實在難能可貴。做為霹靂的競爭對手,儘管資金不比人家雄厚,卻相當清楚自己能從其他處著手來成為優點乃至和敵手競爭。有了這樣的策略戰術,絕對可與霹靂一較長短,且還能打到霹靂的痛處。再說回《決戰時刻》。這齣戲能夠兜一圈回到原點,讓表面看起來一樣,內裡卻有不同意義,然後又要讓人接受,中間又有其他戲份要推動,實在花點巧思來安排。而想要在情感傳達上讓觀眾能瞭解,也起共鳴,這感情戲更是不容易。這前後呼應的手法,是《決戰時刻》整齣戲中,最有藝術性的呈現,也可說是一項耐看的花招。在這裡,編劇用對了,拿捏得恰到好處。而當高潮劇情的重複畫面一出現,此刻再配上前面故意不頻繁使用的熱血主題曲,真正使人當下內心澎湃不已、熱血沸騰!同時也迫不及待想接著看下一檔劇集──其實這也是拍攝團隊最希望觀眾做的一件事。因此我認為《決戰時刻》的劇情大致上是相當成功的,無論在商業操作或藝術價值上。

現在才是決戰時刻  

(決戰時刻的經典台詞與畫面。)

 

整齣戲以布袋戲連續劇的水準來看,可稱讚處其實頗多,這裡我把它分為兩大區塊來評點,一為劇情,一為其他藝術項目。劇情上如同前面說過的,做為具有象徵意義的《決戰時刻》,為了加深觀眾的印象,有很濃厚的策略運用。眾所皆知,台灣的布袋戲連續劇,這十幾年來,幾乎剩「霹靂」一家獨大、雄踞市場。其他業者就算有資金拍戲,拍完戲後的一堆問題,像是發行、通路、宣傳行銷,都要一步步克服才有辦法切入那已經被霹靂建構圍牆圈養起來的市場。金光初期資金拮据,許多事情都有難處,好在靠著負責人黃立綱一股熱血,感動了許多人,才能夠順利推出製作成本較高的《決戰時刻》。其劇情策略便是先利用黑白郎君、史艷文、藏鏡人這三個知名角色的「正版血統」,來吸引各年齡層的戲迷,然後用深入淺出的方式,交代來龍去脈和相關背景,最後再續寫較無包袱的新故事。在《黑白龍狼傳》和《決戰時刻》裡,中苗之爭是舊有資產、次要的,東瀛襲捲中原是新加入的、主要的。一為襯托與佈局,一為主角,主要戲碼由東瀛的「西劍流」來負責,要佈局下一檔的戲碼則由苗疆相關角色來帶出,因此故事架構相當明朗健全。若要說不足處,則是劇集前後集數的高潮與中間集數平淡處過於分明,若能在中間挖掘更多風雲碑「天下第一」排名與爭鬥的故事,表現應該會更平均些,也會讓風雲碑的故事更加完善。

石寒塵  

(如果在劇集中間平淡處多挖掘些風雲碑的相關故事,石寒塵這角色可能也會有更好的發揮。)

 

另一個具體的戲份不好處,應該要說是溫皇與任飄渺的相關戲份。我們這麼說好了,藏鏡人扮的史豔文,或是史艷文扮的藏鏡人,觀眾都可以感受到,只是察覺真相的時間先後,會因人而異。就算過程都沒察覺,但事後恍然大悟時,觀眾也必然有這種驚嘆:「對,他的確就是假扮的,是另一個人沒錯!」可是任飄渺和溫皇在戲中,幾乎淪為要說是誰都可以,卻又誰都不像的窘境。他們像是一個自由登入的公用帳號,酆都月也可以是,狼主也可以是,鳳蝶也可以是。可是除了溫皇本人以外,哪個人有能力和膽識,做出那些冒大險進出西劍流、在炎魔面前逞威風的事情?就算是溫皇本人,無論是在赤羽刀下或是炎魔掌下安然度過危機時,也只是讓人覺得太過戲劇性沒有說服力,厲害的智者應該盡量少讓自己陷入危機才對。套個同為智者的默蒼離觀念:讓自己用如此驚險的方式度過危機,就代表中間不知道犯過幾次錯誤了。其次不足則是溫皇這角色的刻劃。溫皇的內心世界不是一般人能夠想像,就算能想像,也無法拼湊出完整的個人形象。喜歡出借帳號供其他人玩樂,本身也愛玩弄人的,是溫皇;智武雙全睥睨天下凡人的,也是溫皇;能夠和苗疆另外兩傑建立深度交情的,也是溫皇。可是這樣一個愛保留、愛賣關子、愛整人、講話又不討喜的人,到底是怎麼和藏鏡人深交的?以藏鏡人的個性怎麼可能和這樣的人深交?又,在另兩人不如他的情況下,這個舉世無雙三冠王的溫皇到底怎樣會甘願成為苗疆三傑?所以說我們只能看到溫皇這角色的每一個平面,且還是朦朦朧朧似懂非懂的,而無法把這每一個面組合成一個完整、立體的溫皇。溫皇之於觀眾是一個看不到全面、有距離、失卻溫度的角色,更何況他本可說是這部戲裡一位舊有資產以外的第一重量級角色,結果這般模糊面貌令人不免覺得可惜。

溫皇  

(教人難以想像其心境的溫皇。)

 

接下來談談第二大區塊,算是其他藝術領域的簡單評點,這裡我細分成幾項來說:

 

一、【口白配音】
如果金光布袋戲沒有負責人黃立綱的配音,其感情豐富的戲劇特點,是沒辦法彰顯出來的。雖然黃立綱的音域不比霹靂全盛時期的黃文擇來得廣,但懂得運用策略,避開正面,從旁切入,也是相當成功。不同的角色賦予不同的說話特徵,這有可能是角色講話的語氣、有可能是節奏、有可能是用語。總之,加入這幾項特徵去變化,《決戰時刻》的西劍流,全體角色是相當生動而豐富的。無論是炎魔、祭司、軍師還是邪馬台笑,幾乎根本不用去看畫面就知道是誰在說話。因為每個人講話都有特徵,就算是戲份較少的出雲能火,我們也是能從中低、緩慢的聲音來認出是誰。而舉凡鬼夜丸、天海光流的說話方式,更是神來一筆,增添不少趣味。

西劍流  

(整個西劍流在《決戰時刻》裡相當生動活潑,這有部分得歸功於角色配音的策略。)

 

二、【配樂運用】
一曲節奏偏快、澎湃又激昂的主打歌,運用得相當好。這首歌除了平常廣告宣傳時加分不少外,在劇集前後刻意安排的高潮處出現時,引人入勝的效果更是顯著。這和以前霹靂主打的角色配樂很明顯不同,也許在週邊行銷上,利用角色狂打歌,對霹靂來說的確能夠賺到錢。但金光懂得在初期使用這種日系動漫的手法來專心襯托戲劇本身,倒是給人比較良好、回歸本質、不走偶像路線的印象。但也因為這樣,片頭片尾曲的詞曲製作就顯得相當重要,尤其是歌詞。像是後面《劍影魔蹤》主題曲歌詞的:「兄弟齊心共誅邪將,願為世墜入魔道」不是太白、太流水帳,不然就是好像在洩漏劇情一樣,這點實在要慎重考量。

 

三、【操偶與動畫】
從路人時有重複客串的情況來看,我想大概是資金不足的關係,導致金光在戲偶汰換上可說相當謹慎。在《決戰時刻》裡,有名子而死亡的角色並不多,但緊張感仍是十足,文武戲也都有張力。也因為死亡戲碼的狗血沒那麼多,反倒給人貼近生活的感覺。換做是霹靂,恢復正常的風間和發瘋的劍無極重逢時,配樂跟回憶一放,大概風間就死在劍無極手上了,而且還會莫名的下雨。何問天的死也不會有那麼多人聞問,更不會讓我們知道他葬在哪裡。沒有那麼多的死亡戲碼這點,我並不認為都是顧及戲偶數量的歪打正著,我仍相信這是高層在策略上的正確眼光。此外,金光的武戲和動畫也有獨到處,兩者都做了很多新鮮的嘗試。像是戲偶下盤和手肘在武打上的運用、近身對打時候的武器及拳腳特寫、或是像黑白郎君那樣的五式瞬發,都給人樸實中帶有新奇、爽快中帶有細膩的感覺。動畫方面除了基本的角色遠端發招之外,平常算是精簡少用,多以操偶結合小效果來替代,等到有極重要的對決時,再一口氣從背景到招式大量運用。這樣一來,小場武戲大家能咀嚼出原味,重要武打場面,也給觀眾像在看電影的享受,算是有把經費花在刀口上,也是一個成功的策略。

運鏡舉例  

(金光布袋戲的運鏡和武打呈現頗有獨到處。)

 

四、【運鏡、剪接、道具佈景】
道具佈景大概也因為資金問題,目前精緻度和豐富度都還是輸給敵手一些。不過有些實在是細心程度的問題,像是《九龍變》前頭,在公開庭的那張西劍流投降佈告,居然用是電腦字體的楷書來寫成。這很明顯可以用毛筆手寫增添味道的,卻做出這樣的處置,無論是心態或專業度都還不夠嚴謹。好在運鏡和剪接都明顯比同期競爭對手好一些,很多地方都有新的突破,金光擅用定格和剪接來敘說武打的小細節,其細膩度略勝霹靂,算是彌補回部分差距。而這除了該給幕後團隊掌聲外,還得歸功於願意從基層學起、多方嚐試的負責人黃立綱。黃立綱願意從辛苦的攝影助理開始學起,可謂十分難得,這奠定了自己在視覺藝術上的敏感度,也有益於日後與片場拍攝團隊的溝通,同時也對團隊統御力有所增進。黃立綱年紀較年輕,接觸過的事物和眾多六、七年級生一樣:電玩、電影、戲劇、動畫、漫畫,這些事物都是老一輩的負責人無法全面統合起來,或是沒有真正下過功夫的領域。舉凡劍無極在《九龍變》裡大敗憑金吾的招式,是受到日系電玩「亂舞」系的絕招給影響。又或者像是史、藏兩人在九脈峰裡的告白,那大膽、寫意又抽象的佈景和運鏡切換,是受到舞台劇和電影的影響。從這些細節都可以看出現今金光團隊的雜學血統,雖然雜,但是融合得極好。

黃立綱  

(金光團隊負責人黃立綱雖然年輕,但反而把年輕變成一種優勢。)

 

 

五、【古典文學運用】
這是一個不能小看的環節,運用得好,能使戲劇增加探討的深度,運用得不好,則讓人頻頻出戲也降低藝術價值。但很不幸地,這幾乎是金光布袋戲現今最弱的一項,也是第二部份裡唯一被我認為負面的一環。如果沒有對古典詩詞確切瞭解的人才,那就像「經天寶典」口訣那樣,使用一些常見、中規中矩的文字即可。若是像苗族大祭司預言時的那些字句,那還不如不要用,否則好像是在跟霹靂比弱似的。其他一些具體缺失,這裡暫舉一例:網中人的詩號中,「長」應是形容詞,要唸平聲,唸仄聲字義不通,音律也不協調。唸仄聲的長,難道是要表示什麼東西長大?還是代表角色是魔界什麼股長?總之無論從哪方面來考量,都該選平聲卻還是選了仄聲來唸,只突顯出劇組欠缺這方面的專業。偏偏這東西曝光多次後,要再改回來也有點尷尬,那表示之前都唸錯了。但繼續唸錯下去,也只是讓懂的人看笑話而已,還是應該趕緊找個顧問或專業人才來補足這方面的漏洞,算是亡羊補牢一番吧!既然為求效果日文都肯去學了,這漢語發音的學問和詩詞創作沒有道理不補強。其他如宮本總司、任飄渺的登場詞也都不是很理想,不是跟角色契合度太低,就是太瑣碎或不知所云,而像劍無極的詩號雖可活用,卻也用得太俗了。

 

大體而言,《決戰時刻》能讓看慣霹靂布袋戲的人感到驚豔,也能讓沒看過布袋戲連續劇的人輕易上手,這可能是它最重要的兩個價值。可惜《決戰時刻》後面的《九龍變》,就不是那麼令我喜歡。打個比方:《決戰時刻》像是不知道這世上有霹靂布袋戲而編出來的武俠布袋戲;《九龍變》則像是知道這世上有霹靂布袋戲,而故意編出來不和它一樣的布袋戲;到了《劍影魔蹤》時,就簡直像是一齣較對大眾胃口、表現較好的霹靂布袋戲了。但眾所皆知,霹靂布袋戲已有其窘境,如果不能突破到更高的格局,用嶄新的思維和方式來思考連續劇、呈現連續劇,只是趕時間拍片、發片、求快、餵戲迷吃一兩週就固定要吃的速食餐點,那麼最多也只是把現在霹靂的粉絲接收過去成為自己的粉絲罷了。別忘了,眼前這幾年就有個最佳例子:在「漫威影業工作室」推出連環大計之前,也沒什麼人可以想像英雄電影能有如此革新的拍攝計畫和熱銷局面。企業要賺錢的方法其實很多,但若是只想守成而不敢時時求變的話,只要再過數年、十年,霹靂會有的問題,相信金光也一樣會接連浮現。對一個戲迷來講,掏錢購買片子,看個十幾檔戲,其實就已經是忠實消費者了,如果硬要一個故事接連演個上千集,對企業和戲迷來說,都只是失去初衷的無間輪迴。所謂不得已的包袱,通常都是自己創造出來,然後再自己扛到肩上的。戲迷看戲的方式與觀念,也絕對是拍攝的企業所引導出來的。關於未來幾年的路,我想金光布袋戲必須提早思考,才能夠真的立於不敗,長久經營下去。

 

 

 

arrow
arrow

    kaiandgre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